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面对“双减”教育政策给中小学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我院立即响应并果断决策,委托靠挂在本院的基础教育研究院组织专家力量开展理论研究与对策建构,形成专题学术报告《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发展取向》,面向全省十一个地市选取30个县市区开展大型公益巡讲活动。
此轮公益巡讲活动由我院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孙锦明教授组织并担纲主讲专家。自2021年11月16日上午在万载县启动第一场公益报告,至2022年1月22日在九江市浔阳区结束最后一场公益报告,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孙锦明教授圆满完成了既定的30个县市区的三十余场学术报告(含个别单体学校)。每场报告的现场听课对象为所在县区分管教育的政府领导、教育局领导班子、业务股室负责人及教研人员、中小学校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单场听课人数200人至800人不等,现场听课学员总数超过10000人(不含线上直播听课人员);报告时长短则3个多小时、长则4个多小时,南昌西湖等县区的报告更是长达一天。
公益报告主要围绕“双减”教育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发展取向问题展开,交流探讨的内容包括方向与方法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方向”,主要聚焦“从‘五维’到‘五育’”的探讨,具体立足人类的肉体与精神结构,融合中西文化传统系统论述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发展渊源与结构关系,进而深度阐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实然状况与应然取向,并提出“双减”背景下的教育领导者与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新德育观”、“新智育观”、“新体育观”、“新美育观”和“新经验观”。第二部分的“方法”,主要聚焦“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探讨,具体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建议“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取向应重点从“五育并举”确立培养目标、“五育融合”优化培养过程、综合“并举”与“融合”革新教育评价等三个层面进行努力,其中重点围绕五育融合理念范导下的培养过程提出四大观念——“大课程观”、“大教学观”、“大教研观”与“大先生观”。整个报告,除了从总体上阐明上述主要观点外,还澄清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各育课程等一些概念或观念上的误区,对“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发展具有正本清源的指导意义。
巡讲所到的各个县市区,听课者无论是政府领导、教育局长、还是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普遍认为讲座发人深省、触及心灵,能引起自我认识反思和思维方式反省。报告结束后,各地纷纷在第一时间通过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财经广播、地方电视台、政府公共发布平台、教育局官方公众号等媒体对活动及其成效予以深度报道,有的县区甚至主动表示要和江西师范大学开启新的深度合作模式。孙锦明教授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在继续面向全省乃至深圳、上海开展公益巡讲活动的同时,在江西选取一至两个县区开展“生动”教育理念导向下的区域教育改革协同实验,从而为“双减”教育政策的持续落地实施提供实践范例。
附件1:全省30家单位邀请及证明公函
附件2:三十场公益报告现场掠影
附件3: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官方公众号纷纷报道巡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