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记,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者:学院网发布时间:2021-07-21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15日,江西师范大学“绽放青春心向党,文明志愿我先行”教育-美术-理电三院联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在指导老师范维的带领下来到了金溪县人民政府、何源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左坊镇后龚村、后车村等红色名村进行调研走访,深入乡村了解红色旧址保护与红色基因传承情况,助力乡村振兴。

宣讲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队员来到左坊镇的后龚村和后车村,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周恩来故居、朱德故居等红色旧址,向当地村民了解红色名村的历史和红色资源保护及开发情况。一进入后龚村,实践队队员们便被遍地的红旗吸引了目光,这里曾是红军的指挥部所在地,队员们脚下的每一寸都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拼搏而来的,站在这片土地上,实践队队员们顿时肃然起敬。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凝神聆听、驻足观看,旧址内每一件实物,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故事,都深深感染着大家。

   在参观周恩来故居和朱德故居旧址时,实践队队员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切缅怀了革命先烈、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时,队员们还重温了入党誓词,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牢记职责使命,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那里,队员们对在此进行红色研学的小学生宣讲百年党史,小朋友们围着队员们仔细倾听他们的讲述,时不时向他们提出问题。别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的种子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红色文化。在红色光辉的沐浴下,实践队队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了震撼。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金溪有许多的传统村落群,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悉心保护古村落,融合文旅功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实施活态开发,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红色旅游基地。以后车村为例,当地政府拨款开展了拯救老屋行动项目,对一些旧屋和革命旧址进行修缮,保护性开发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将其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价值最大化。保护古村落建筑本体,发掘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熔铸现代先进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这对于建设富含乡村韵味、特色历史文化的美好乡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龚村拥有百余栋明清建筑,曾是中央红军指挥金溪战役的总部旧址,如今的后龚村,已打造成为集乡村文化体验、红色基因传承、党史学习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经走访调研,实践队队员深刻感受到了自脱贫攻坚以来的乡村巨变,村落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每家每户都新建起了小洋房,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当地历史遗迹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村庄随处可见宣传栏和横幅,广泛宣讲文明新风、对比宣讲乡村变化,这让村民懂得了生态宜居需要你我共建,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共创文明新风、共建秀美金溪。

    此外,在金溪县和何源镇人民政府,实践队队员们与负责人交流,深入了解当地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实况。在和负责人的沟通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何源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和党史宣讲活动,如“生态河源,金秋之约”亲子体验游、“好人主义之害”专题文艺巡回演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等。2020年,何源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做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各项工作发展。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何源镇组建能人宣讲队、农村政策宣讲队、技能宣讲队、文艺宣传队、志愿服务队等五支队伍,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宣传到基层群众中去,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何源镇通过文化育人,倡导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通过宣传先进典型,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通过开展村民自治,凝聚人心;通过弘扬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通过此次调研走访,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美术、物理与电子通信学院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金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过程中注重凸显地方特色、整合各种资源,实践队队员们在此次走访中收获颇丰,深入了解了金溪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历史底蕴,也为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青春色彩。(文/图 江西师范大学“绽放青春心向党,文明志愿我先行”教育-美术-理电三院联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