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队员与孩子们相遇在于都大江希望小学
为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给予农村贫困学子带去知识与欢乐。七月初,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赴于都“红色基因代代传”寻访宣讲队前往于都县罗坳村。在镇、村领导的热心帮助下,寻访宣讲队召集了20名本村贫困学子并在于都大江希望小学开展系列教育关爱活动。
“我的名字是幅画”
用绘画的方式来介绍自己,既能展示独特的自我,又能激发孩子的创造与想象力。
承担教学任务的队员在黑板上画了三幅画,并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去用图画来表达自己名字。孩子们认真的思考着,村里有很多孩子都姓“赖”,孩子们很苦恼怎么画出这个字,在其他队员的启发下,孩子们想到了可以画癞蛤蟆来表达自己的这个姓。有些小朋友奇思妙想,运用一些谐音、象形去完成自己的名字画,并增添颜色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左边是小河,右边站着小女孩则表示“汝”;天上有太阳,地上有棵树,树下是大水滴,则表示“昊杰”。
图二 孩子们展示太空泥制造出的手工艺品
把我的童年交给“泥”
“小朋友们一定玩过橡皮泥,可你们玩过“太空泥”吗?没有也没关系,老师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太空泥,然后我们一起学习用太空泥做小章鱼吧!”。这是队员们在罗坳村大江希望小学的第二节课。“太空泥”类似于橡皮泥,是一种彩色的泥巴,又叫超轻粘土,无毒无味,可用来捏成各种小物品。
小章鱼的制作需要选择单一颜色的太空泥,大多数女孩选择了粉色或紫色,而男孩多是选择黄色、绿色或蓝色。在制作的过程中,“揉圆”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点困难的步骤,孩子们有着各种各样非常有趣的方法。有放在两手心之间揉圆的,还有放在课桌上用一只手揉圆的,还有直接用手捏圆的。在小队员们的帮助下,孩子们五颜六色的章鱼“新鲜出炉”了。有的小朋友给小章鱼光秃秃的脑袋带上“蝴蝶结”,有的给小章鱼带上了“帽子”,让小章鱼更加可爱。“老师,可以给我一张纸吗?”,一个小女孩举手问老师,“我要把章鱼粘在纸上!”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创造和想象,但每个孩子又展现出同样的纯真和可爱。
图三 队员正教导孩子制作“百变刮画”
“我的星辰大海”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展示眼中五彩缤纷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小天地,教育学院赴于都小分队介绍了一种新型绘画方式——百变刮画,即运用竹笔进行作画。画出来具有色彩靓丽、漂亮美观的良好视觉效果,颇受孩子们的喜爱。“我画的是一个机器人,这里是热气球,这边是大树”,“我画的是海底世界,里面有我家养的小鱼,还有章鱼,这里还有水草”,“这里有太阳,太阳在笑,天空中还有很多气球,下面是房子,烟囱在冒烟,房子外面还有一个游泳池,有个小女孩在游泳呢”,“这里有直升飞机,还有微笑的白云,还有暖暖的太阳”……孩子果然是最棒的艺术家,他们正用稚嫩童真的话语讲述他们心中那一幅画。
“我的暖暖爱国心”
正值 “七七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寻访宣讲队专门给罗坳村的小朋友准备了一堂爱国教育课。“请问小朋友们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队员对着台下坐端正的小朋友们问道。“不知道。”小朋友们懵懂地摇摇头。队员笑了笑说:“我再提醒你们一下哦,很久以前的今天,日本来到了我们国家,然后......”“老师,我知道了!好像和日本人打仗”一个小女孩激动又犹豫地喊道,“老师,你能和我们具体的讲讲吗?”
队员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七七事变的概述,同时也开导着孩子们回想已知的抗战小故事,让孩子们自行上台进行故事分享。王二小为救人牺牲、黄继光舍身炸碉堡、狼牙山五壮士......各种抗战小故事在孩子们的讲述下更显得褶褶生辉,灵动的小眼神中透露着他们对这些英雄的崇敬与佩服。
“我们的国家是什么?”,“中国!”,“你们爱不爱中国?”,“爱!”。一声声中国、一声声爱,坚定的眼神、洪亮的声音,在坚定的宣告声中,队员与孩子们面对五星红旗一同唱起了国歌,那一声声“前进,前进,前进进”稚嫩却铿锵有力。
图四 集体合影留念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本次教育关爱活动也接近尾声,并在集体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教育学院“红色基因代代传”寻访宣讲队成员认真负责、致力于开展教育关爱与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也赢得了孩子与家长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