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课和科普课在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倾向而逐渐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中小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同时传承国学文化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江西师范大学数信-教育-文院-公费四院联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10日上午在江西省丰城市段潭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以“知识竞答”为主要形式,以科学和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趣味课程。
本次趣味课堂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为主题,针对孩子们年龄特点定制课程内容,通过知识竞答的形式,结合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竞答中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增加他们的文学知识。课堂上,老师把科学知识首先通过板书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老师通过营造趣味、轻松的课堂氛围开始了趣味知识竞答,“小朋友们知道大米为什么在受潮后会发霉吗?”“由于大米中淀粉含量最高,水分含量很低,而霉菌与虫卵又需要水的存在,所以在受潮后大米中水分含量增高,虫卵就吸收了大米中的水分,大米也就发霉了呀!”老师用简洁生动的话语解释了这些常见的现象,孩子们通过这些问题也了解到了来自生活的科学。
接着,国学知识的传授也以问题的形式展开,“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那么“六艺”又包括哪些呢?”“豆蔻是指多少岁呀?可以指男生吗?”除此之外,她还不时举例,比如谈到“因材施教”时,她笑着说,“比如我们班上的同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喜欢绘画的同学将来可能成为设计师,爱好写字的同学可能成为书法家,而喜欢演讲的同学也许天生就具备领袖的气质......”这一番话,让学生们的眼里都充满了希冀。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孩子们在惊叹于这些中华民族优秀代表人物事迹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就这样,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一堂课不知不觉就已经接近尾声。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些山村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与向往,最后,老师表示,看到学生们对本次趣味课堂兴趣高涨,她十分欣慰。
此次趣味课堂的开展,让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走进不同于普通课堂的趣味世界。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知识的普及,也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视野。其次,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趣味课堂上的欢笑与快乐将成为小朋友们难忘的回忆,除此之外,此次课堂的开展也为他们打开了一个窗口,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埋下一颗科学与文学的种子,希望这颗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撑起一片绿荫!(文/公费师范生院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