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昌
发布时间: 2016-06-22 浏览次数: 1233


杨南昌














一、基本情况

杨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理事,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西师大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带头人、基础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有8年的中小学从教经历,曾任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师教育处处长,现为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等课题10项,已出版专著译著2部,合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高校正高组二等奖(2022)、第二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和教学活动创新专项奖(2022)、江西省首届移动教学大赛特等奖(2018)、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二、主要指导方向

(一)博士研究生: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教育专业博士(学校课程与教学)

  1. 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学位)。

三、主要学术经历

      • 2000.09-2003.06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学硕士)

      • 2001.09-2002.0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访学)

      • 2005.09-2008.06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学博士)

      • 2014.08-2015.08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育学院(访学)

四、主要开设课程

主讲本科课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上线中国大学MOOC2019),获批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2020)、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省高校育人共享计划课程(2021)。

(一)主持在线课程

中国大学MOOC《小学课程与教学论》,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JXNU-1206603809

(二)主讲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1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一流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混合式教学)

2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教育专业博士

3

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专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

基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4

学习科学导论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5

小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

五、主要研究方向和代表成果

近年主要聚焦于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与教学、课堂深度学习、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研究。

(一)主持各类课题10项,近年主要项目有:

  1.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18年度国家一般课题“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深度学习设计研究”;

  2.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习科学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创新研究;

  3.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一般课题,“互联网+BYOD”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实证研究;

  4.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重点),中小学教学参考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评估及其改进研究;

  5. 江西省2017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深度学习”导向的2P+2D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6.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及质量优化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

(二)出版专译著2部,参著7部,近年主要著作有:

  1. 专著:《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译著:《心智的构建: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Chris Frith.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参撰《教育设计研究:理论与案例》,撰写案例2《课堂互动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结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

  4. 参译:《怎样做开题报告--给教育社会与行为科学专业学生的建议》(第10,11章),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5.  Using the Spiral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to Design Group Work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in Shanghai. In Plomp & Nieveen(Eds).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Introduction and Illustrative Cases .SLO,Enschede, The Netherlands,2013.9ISBN:978 90 329 2335 8. http://international.slo.nl/edr

  6. 《第十五章:学习科学主流发展的分析及其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载:任友群,冯锐主编.《论道忘年——教育技术中外互动三十年顾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参撰:《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8. 参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新范式的教学理论(Volume II)》,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其中两章和主题词)

(三)共发表论文60余篇,近年主要论文有:

  1. 国际视野下终身学习的重新审视——基于欧盟LifeComp关键能力框架的解读与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2131

  2. 教师韧性:意蕴解读、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上海教育科研,202104

  3.  “脚手架”如何变成了“绊脚石”——小学数学图示障碍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21.07

  4. 技术使能的深度学习:一种理想的学习样态及其效能机制.电化教育研究,20209.

  5. 基于视频论文创作的深度学习——BYOD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究.电化教育研究, 201812

  6. 学习科学融合视域下教学设计理论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1

  7. 面向教师学习:数字时代教学参考书的功能转变与编制创新.电化教育研究,201610

  8. 具身学习设计:教学设计研究新取向.电化教育研究,20147):24-29.

  9. 设计有效的课堂参与结构.电化教育研究,20132:100-105.

  10. 创建可用的教学设计理论:走出教学设计研究的现实困境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W-G12012年第3期转载,47-48页。

  11. 学习科学主流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学习科学杂志》(1991-200919年内容分析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2

  12. 学习科学新近十年:进展、反思与实践革新——访国际学习科学知名学者基思·索耶教授. 开放教育研究, 20154

  13. 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创新与研究方法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116):20-29

  14. 学习活动系统中的互动分析——来自学习科学的观点.全球教育展望,2010,1

  15. 设计研究的“承诺空间”——访国际设计研究专家安东尼·凯利教授,开放教育研究,20101

六、学习共同体

希望和研究生们一起聚焦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追踪国际前沿学习研究动态,整合学习科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学科观点,落地课程教学创新的本土行动。鼓励深入大中小学课堂,开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研究。同时,鼓励关注各种非正式学习场所的学习研究,也欢迎在本人主持的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教室环境下开展课堂学习研究。

我们的LSID团队(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是一个由多个专业硕博研究生和中小学一线名师组成的研究共同体,让我们一起互学共进。

联系方式:E-mail: south1002@163.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