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王成军(1985.4-),男,汉族,甘肃泾川人。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讲师,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基本理论方向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学术兴趣包括:教育现代性与教育现代化、关系型教育(包括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代际关系、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等)、教育学学科建构、教育智慧等。
我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深受学院学术传统的滋养。胡德海先生理论功底深厚,过着读书、教书和著书的生活,构建了以文化学为基底的教育理论体系,滋养了几代学者。我的硕士生导师王嘉毅教授强调研究的问题、方法和证据意识,我跟随他学习,渐渐懂得了实证研究。读博时,导师刘旭东教授既给我们探究的自由,同时不忘点拨和指引,其理论探索沉淀为“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学术传统”。
我入职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来,过着一种简单的学者生活,读书、写作、教课、参加读书会、进行调研和理论思考。个人公众号“教育经典读书会”记录了我的教学和科研思考以及带研究生的方式。目前,虽然没有显著业绩,但我愿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堂堂正正做人,努力实现学术传统的代际传承。
二、学习经历(从大学算起)
2003.9-2007.6,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007.9-2010.6,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向,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15.9-2019.6,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基本理论方向,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三、学术与社会兼职
江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秘书。
四、学术兴趣及主要成果
1.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研究
[1]王成军.加强教育现代性的系统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0-22.
[2]王成军.关系性存在与师生关系话语演变:从前现代到后现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2).
2.关系型教育
[1]王成军,郑茹霞.家校冲突中双方关系图式的认知错位及其应对策略——基于13个家校冲突热点事件的分析[J].新课程评论, 2024(11).
[2]高岳,王成军.儿童的自我关怀能力:内涵、要素与培育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1).
3.教育学学科构建研究
[1]王成军.行动科学视域中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新论[J]中国教育科学,2022(2).
[2]王成军.教育学的多元知识传统与学科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
4.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智慧研究
[1]刘旭东,王成军.我国教育智慧研究20年:成绩、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3).
[2]王成军,成昕岳.“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学课后服务开展效果的个案评估——以南昌市C学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4(11).
[3]王成军,李京蔓.校本教研:有效与现实之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4]王嘉毅,王成军.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5.高校“教与学的学术”研究
[1]王成军,安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质量状况的评价研究[J].高教论坛,2022(4).
[2]王成军.“双重身份”与“多重角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
[3]王成军.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
五、任教课程
1.本科生课程:《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电影与教师成长》。
2.研究生课程:《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
六、主持课题
1.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促进深度学习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进研究——以江西省高校为例”(课题编号:21YB019),结题;
2.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绩效考核背景下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热情变化的个案研究”(课题编号:JY20205),在研;
3.2019年度江西师范大学校级教改一般课题“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教育智慧习养研究”(课题编号:JXSDJG1903),在研。
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 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教育学院
邮政编码:330022
电子邮箱:dw_221@163.com